今天给各位分享韩愈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韩愈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韩愈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原诗+翻译+注释+赏析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主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原诗今译】   早朝一封奏疏,触怒九重天子的暴怒,   傍晚降下圣旨,将我贬到遥远的潮州。   本为明君剔除弊事,竟不幸招此祸尤,   木既成舟,我岂肯叹息衰老爱怜垂暮。   冻云横锁秦岭,遮断了我望家的视路,   积雪拥塞蓝关,风雪道上,人马驻足。   我知你今来相送,自有一番深情厚意,   此去性命不测啊,请在江边拾我尸骨。   【鉴赏提示】   这首诗写作的缘起,牵涉到中唐时一段有名的史实。元 和十四年(819),唐宪宗遣中使(宦官)往扶风法门寺迎佛骨 入宫内供奉。京都长安的宗教热,因迎取佛骨而达到迷狂的 程度:“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 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韩愈《论佛骨表》)表 面上看,迎佛骨只是宪宗亲自参与的一次礼佛活动,就宪宗 来说,直接的目的却是想借供养佛骨乞求延年益寿。当时朝 臣中有识之士尽有,但因事关皇帝长享寿考,俱钳口不言。 一向持反佛观点的韩愈(时官刑部侍郎,司法部副长官),独 上《论佛骨表》,极言佛骨之不当迎。因为表中有“事佛求福, 乃更得祸”的近于咒宪宗早死的话,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 (今广东潮阳县)刺史。韩愈东出长安,至蓝关(即蓝田关,在 今陕西蓝田县东南九十里),侄孙韩湘赶来为他送行,遂写 了这首诗。诗题中的“左迁”,是贬官的讳饰语。   首联两句叙上疏遭贬事。“朝奏”“夕贬”极言处分之迅 疾以及自己心理上对突如其来打击的难以承受感。“九重 天”指皇帝,古谓天子之门九重。此联上句“朝奏”“九重天” 与下句“夕贬”“路八千”形成错综、不规整的对仗。律诗首联 并不讲究对仗,此处对仗的不规整正说明是无意之中所形 成,但上下句之间时间、距离的不规整对仗却造成诗意的大 跌宕、大反差,诗人遭遇不幸的郁勃不平之气也得到很强烈 的渲染。   颔联两句议论。上句是诗人对上疏事由的申述,表示他 上疏反佛绝不是邀名激赏,而是为了除国家之弊,见出个人 立身的堂堂正正;下句是对个人反佛决心的进一步表白。元 和十四年韩愈已五十二岁,是“衰朽”之质(韩愈卒于五十七 岁),但是,在韩愈看来,反佛之事,关乎国家立政大纲,虽有 冒犯皇帝大忌的凶险,也在所不惜。韩愈《论佛骨表》有云: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 后代之惑”;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 天鉴临,臣不怨悔”。前引《论佛骨表》语可作此联上句注,此 数语又可作下句注。   此联上句“除弊事”三字值得玩味,前边说“圣主”是字 面上对宪宗必要的尊崇,因为毕竟是君臣关系;“除弊事”却 是对自己上疏意见倔强的坚持,是对宪宗的批评。“圣主”的 尊崇是宾、是虚,“除弊事”的批评是主、是实。刚刚遭到皇帝 严厉的谴责,理应诚恐诚惶匍匐认罪,但未离京畿之地而又 重述帝王之弊,敢于这样,也是要冒一点风险的。   颈联两句抒情。蓝田关在秦岭,唐时官员往今两湖及岭 南一带,皆出蓝关,然后经商洛官道。韩愈出京时正是严冬 正月,“云横”“雪拥”皆是写实。此两句宜作一气读。因为天 气恶劣,山道险阻,再加上潮州为瘴疠(病疫)之地,前途难 卜,所以先有“家何在”的慨叹,继之有“马不前”的忧惧。“家 何在”含意极复杂,一是对个人路途的担心,二是对家眷的 顾念(君命严厉,韩愈当时是只身先行赴任,妻子不及随行, 随后妻子亦遭驱逐,幼女果然以惊惧死于商山途中),三是 对潮州贬所的忧惧。除此之外,“家”还有顾恋君主、贪恋爵 位的意思在内。恋君恋位,对封建社会官吏来说,即报效国 家的同义语。李白晚年因罪流放夜郎,途中有“西望长安不 见家”诗句,与韩愈句意同。此联写景真切,抒情蕴含丰富, 是韩愈诗中最为人传诵的两句。   末联两句收束兼应题。韩湘即传说中“八仙”之一的韩 湘子。韩湘自然不是神仙,但浪迹天涯的习性当是有的。他可 能偶然浪游到长安,惊闻叔祖贬官之变,匆匆赶到蓝关相 送。因为祖孙并不经常相聚,而今番聚会却在此情此景之下, 韩愈不由得感慨万端,遂以后事相托。此诗前两联字语之间 透出强烈的义愤,三联转为悲愤,末联再入低谷,情绪极为衰 飒,情绪之间的这种转换,使全诗悲剧气氛十分浓烈。   韩愈七律学习杜甫,此篇沉郁顿挫,是得杜甫七律“神 髓”之作。  韩愈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如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当时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改贬潮州刺史。蓝关,即蓝田关,又称尧关,故址在今陕西省商县,是韩愈出京不远所过的地方。侄孙湘即韩愈侄子韩老成的长子,字北渚。韩愈出京不久,韩湘紧追而来,至蓝关两人相会。韩愈感慨万千,吐词为律,成了千古流传的名诗。   首联叙述事情经过。一封给皇帝的奏章早晨递了上去,晚上被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这就是指他向宪宗上《论佛骨表》,谏迎佛骨的事。“朝”、“夕”两字,极言得罪之速。“路八千”实言贬途之遥。潮州在岭海之滨,当时是极其荒凉与落后的地方。贬到潮州,对于朝廷命官来说是一种极重的处罚。可见韩愈此次谏迎佛骨获罪不小。次联承接上联,为自己获罪辩白,这也是在表白自己对皇上的忠心。他说自己是要为圣明之君除去弊事,便不顾惜自己的老命安危。由此可见韩愈上表之前是曾考虑过可能闯祸的,但“忠君”思想支配着他勇敢地上表。而现在,作为一个获罪之臣,他不能不再作辩白。这也表现了他的坚定的斗争精神。三联宕开一笔,描写眼前的处境与心情,也是暗接首联的次句。韩愈在《女挐铭》中回顾这次被贬时写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可知他出京之后家属也随后出城跟来。因此,此时难免回首思家。但见云横秦岭,家在何处呢? 而前瞻贬路,则大雪堆拥蓝田关道,马儿难以前行。处境艰难,悲伤之情,可想而知。末联点题,明其“示”意,对侄孙预说后事,希望他跟到潮州去收拾自己的尸骨。哀怨凄恻之情溢于言表,而至死不改志向的坚定节操,也隐约可见。   全诗沉郁顿挫,直承杜诗传统。但以赋法成诗,又副以散文句法,俨然是韩诗本色。说它“沉郁顿挫”是指诗中感情浑沉抑郁,明明是“欲为圣明除弊事”,却不为“圣明”之君所理解,反遭严厉处罚。这种“忠犯人主之怒”(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的可悲结局使诗人的正直心灵深受伤害,这种深重的伤感却不是直露无遗地说出,而是经过艺术处理,显得曲折含蓄。其中尤以五、六句宕开一笔,就眼前景绾合情事,点出家事与国事的联系,格外震动人心。说它以赋法成诗,是指诗中的叙述、描写和抒情并不以比兴为主,而是以直赋其事为主,直写其景,直抒胸臆。至于散文句法,指的是“欲为“、“肯将”的词语配搭。以上两端,便显示出“以文为诗”的特色来。  韩愈 〔唐代〕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欲为 一作:本为)(圣明 一作:圣朝)(肯将 一作:敢将)译文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注释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潮州:今广东潮州潮安区。赏析  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  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目的明确,动机纯正,后果怎样,终亦不顾。此联有表白,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谪贬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谓悲极。前瞻茫茫,雪拥蓝关,马也踟蹰起来。“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李白在天宝三年(744)因玄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行路难》述志,其中就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联,亦写仕途险恶,不过,韩愈比之李白,境遇更为惨烈。韩愈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联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全诗容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获取全年级教材文章底部留言:11
韩愈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韩愈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9qk.net/post/3204.html发布于:202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