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笔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笔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笔记

2、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笔记

3、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导语】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做好化学知识点的总结,有利于你在考试中的发挥。©无忧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笔记 篇一   1、海水是一个远未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Cl、Na、K、Mg、Ca、S、C、F、B、Br、Sr11种元素的含量较高,其余为微量元素。常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基础上制取镁、钾、溴及其化合物。   2、海水淡化   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蒸馏法的历史最久,蒸馏法的原理是把水加热到水的沸点,液态水变为水蒸气与海水中的盐分离,水蒸气冷凝得淡水。   3、海水提溴   浓缩海水,然后用氯气置换出溴单质,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将溴单质吹出,用二氧化硫还原为氢溴酸,达到富集目的,然后在用氯气氧化,得到溴单质。   有关反应方程式:   ①2NaBr+Cl2=Br2+2NaCl;   ②Br2+SO2+2H2O=2HBr+H2SO4;   ③2HBr+Cl2=2HCl+Br2.   4、海带提碘   海带中的碘元素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提取时用适当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成I2,再萃取出来。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实验方法:   (1)用剪刀剪碎海带,用酒精湿润,放入坩锅中。   (2)灼烧海带至完全生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3)将海带灰移到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煮沸、过滤。   (4)在滤液中滴加稀H2SO4及H2O2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5、煤的组成   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   6、煤的综合利用   煤的综合利用包括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   煤的干馏是指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使其分解的过程,也叫煤的焦化。煤干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煤的气化是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7、石油的组成   石油主要是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8、石油的加工   石油的加工有: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9、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粉尘)、硫的氧化物(SO2和SO3)、氮的氧化物(NO和NO2)、CO、碳氢化合物,以及氟氯代烷等。   大气污染的防治: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调整能源结构;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等。   (2)水污染   水污染物:重金属(Hg2+、Pb2+等)、酸、碱、盐等无机物,耗氧物质,石油和难降解的有机物,洗涤剂等。   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控制、减少污水的任意排放。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大气沉降物、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控制、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10、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没有副反应,不生成副产物,更不能产生废弃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   2.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笔记 篇二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离子键共价键   概念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   成键元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殊:NH4Cl、NH4NO3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   (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   (2)[](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3.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笔记 篇三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4.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笔记 篇四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Cu作催化剂)   乙酸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5.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笔记 篇五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导语】高中的化学学习难度比较大,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也比较多,©无忧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1、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   (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   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Cu2++2e-→Cu   2.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二   1.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   (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Br2+H2O→—COOH+2HBr而使溴水褪色。   2.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作出判断。   3.如何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样,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或过量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苯酚。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则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进入水溶液中与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则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4.如何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将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饱和Fe2(SO4)3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检验水)(检验SO2)(除去SO2)(确认SO2已除尽)(检验CO2)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H2=CH2)。   3.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三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4.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四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导语】进入到高一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无忧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篇一   氧化物   1、Al2O3的性质:   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溶物,其熔点很高,可用来制造耐火材料如坩锅、耐火管、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Al2O3是XX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Al2O3+6HCl=2AlCl3+3H2O(Al2O3+6H+=2A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2OH-=2AlO2-+H2O)   2、铁的氧化物的性质:   FeO、Fe2O3都为碱性氧化物,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2HCl=FeCl2+H2O   Fe2O3+6HCl=2FeCl3+3H2O   2.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篇二   1.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的元素:P。   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的元素: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   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金属元素:Hg。   ⑥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   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3.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篇三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4.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篇四   离子的检验:   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a2++SO42-=BaSO4↓   ②Cl-(用AgNO3溶液、稀XX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XX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XX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5.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篇五   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   (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   226He为1s外,其余为nsnp。He核外只有2个电子,只有1个s轨道,还未出现p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①分区   原子结构与性质   ②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可直接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6.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篇六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笔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笔记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笔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9qk.net/post/3029.html发布于:202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