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中必修一的语文课本中需要背的文言文是哪,高一语文必修一至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部编语文课本必修上册有《沁园春.长沙》《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劝学》《师说》第一段《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12篇要求背诵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必考三篇(通用)
2、高中必修一的语文课本中需要背的文言文是哪,高一语文必修一至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3、高中高一语文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10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1.玉玦(jué)
2.旦日飨士卒(xiǎng)
3.鲰(zōu)生说(shuì)我曰
4.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大酒杯)
5.范增数目(shuó)项王
6.戮(lù)力
7.瞋(chēn)目
8.目眦(zì)尽裂
9.按剑而跽(jì)
10.彘(zhì)
11.刀俎(zǔ)
12.不胜杯杓(shēng)
13.沛公欲王关中(wàng)
14.毋内诸侯(nà)
15.樊哙(fánkuài)
二、通假字
1.成五采
(“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2.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内”通“纳”,接纳)
3.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
(“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7.不者
(“不”通“否”)
8.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
三、一词多义
1.【如】
①_如不能举(动词,好像)
②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2.【意】
①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3.【举】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②_如不能举(全、尽)
4.【谢】
①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
②哙拜谢(感谢)
③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
5.【军】
①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②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③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6.【言】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7.【幸】
①妇女无所幸(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8.【去】
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9.【当】
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比得上)
10.【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③故听之(所以,连词)
11.【坐】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
②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
12.【从】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带领,使......跟着,动词)
13.【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
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
14.【击】
①为击破沛公车(动词,攻打)
②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
15.【辞】
①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
②今者出,未辞也(动词,告别,辞别)
③大礼不辞小让(动词,顾及)
四、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
【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非常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离间之言
【今义】仔细说来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刘邦
【今义】现在的人
一、语文基本知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5、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三、易错成语50例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37、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38、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40、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庆贺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43、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4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45、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47、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48、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49、一傅众咻:一人教,众多的人干扰。
50、余能可贾: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
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时代的精神。
有两篇现场短新闻,记者在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它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记者自己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
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
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国人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二、复习要点:
1、学习新闻作品:弄清新闻结构、新闻事实、新闻背景、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学会提取信息。
2、学习报告文学: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倾向,鉴赏叙事技巧,学会关注社会。
3、读写结合:评论新闻事实,思考社会问题。 高中必修一的语文课本中需背诵的文言文是以下14篇:第二单元有《诗经·周南》中的《芣苢》和杨万里的《插秧歌》共2篇,第三单元有曹操《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乐遇·京口北固亭怀古》还有李清照的《声声慢》共8篇,第六单元有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苏轼的《赤壁赋》及姚鼐的巜登泰山记》共4篇。
部编语文课本必修上册有《沁园春.长沙》《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劝学》《师说》第一段《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12篇要求背诵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雨巷》-戴望舒3、《再别康桥》-徐志摩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6、《鸿门宴》-史记除开这个因素不说还有《劝学》、《师说》、《赤壁赋》经常容易考到的句子有: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2、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驽马十驾, 。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 、、 。
5、孔子曰:“三人行,。”是故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罢了。(《师说》)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7、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8、舞幽壑之潜蛟, 。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烛之舞退秦师》《鸿门宴》《荆柯刺秦》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三:《蜀道难》《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琵琶行》《锦瑟》《马嵬》《书愤》《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四:《望海潮》《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水龙吟楚天千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醉花阴》《声声慢》《廉颇蔺相如列传》《长亭送别》《虞美人》《浪淘沙》《扬州慢》。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高中语文分为必修和选修2个部分。必修字面名字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一定要要学习的部分,必修一就是第一本一定要要学习的书。是第一本既然如此那,说明了学习的主要内容都是基础,例如书中的文言文都是比较简单,句式是容易翻译的;再例如,必修一中,学到的古诗词也都是比较经典易懂的诗词,为了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
就是高中的课本有必修和选修,必修1就是第一本需必修的,考试也是必考的
《论语》因为《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和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深远的影响。这当中的语言运用和文学风格也成为了传世经典。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针对学生来说,熟悉《论语》是很重要的,能有效的帮他们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也可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和认识。
《孔九思状元》是高中文言文课程中的第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描写了孔九思成功考中状元具体经历,并通过他的故事告诉大家知识渊博、拼搏与热血是取得成功的重点。同时,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典型的文言文例子,包含了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和特点,为后续的文言文学习夯实了基础。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同时,也可延伸至其他的经典文言文作品,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烛之武退秦师
人教版高一语文考点文言文人教版高一语文考点文言文第一篇是左丘明的《烛之武退秦师》
,下面这些内容就是范文:晋侯、秦伯围郑,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篇文言文是必修一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高一第一学期全部书籍涵盖:数学必修2,必修2,必修3,必修4。
语文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
英语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政治必修一。历史必修1。物理必修1。地理必修1。化学必修1。这这些书是高中学习最主要的几本书,高中毕业考试出题百分之60的考点出在这几本书中,故此,考生们一定要抓住这几本书的学习。
1、《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大多是语录,但辞约义富,有部分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2、《三国演义》可总体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个模块,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当中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当中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后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种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的说法。
3、《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大多数情况下觉得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各位考生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基本上算是一部从各个的视角展现女性美还有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名著的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丰富我们的知识和阅历,下面这些内容就是我整理高一必读名著,欢迎参考阅读!
孔子-《论语》
郭沫若-《女神》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老舍-《茶馆》
矛盾-《子夜》
朱光潜-《谈美书简》
路遥-《平凡的世界》
钱钟书-《围城》
沈从文-《边城》
雨果-《巴黎圣母院》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红楼梦》曹雪芹
《三国演义》罗贯中
《骆驼祥子》老舍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女神》郭沫若
有《离骚》、《蜀道难》、《锦瑟》、《琵琶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卖炭翁》、《孟子鱼我所欲也》《小石潭记》、《陋室铭》、《饮酒》《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过零丁洋》、《庄子·逍遥游》等考点篇目。 学习任何一门科目都离不开对知识点的总结,尤其是同学们在学习语文时,更要总结各个知识点,这样也方便同学们日后的复习。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中高一语文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
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乐师;学习)犹且从师而问焉(老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
惑而不从师(跟随)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于其身业,则耻师焉(句末语气词)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末语气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末语气词)
10)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在”;介词,“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嗟”组成固定结构,表示感叹。)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1、字音
大堰河( ) 荆棘( ) 火钵( )
忸怩( )冰屑( )凌侮( )叱骂( )
团箕( )给予( )碾了三番( )
2、字形
大堰河/偃旗息鼓 凌侮/诲人不倦
叱骂/诧异 红漆/膝盖 豆浆/船桨
辗转/碾了三番
3、词语
童养媳:旧社会中领养人家的女孩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结婚,叫童养。童养的儿媳妇叫童养媳。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火钵:用来盛火取暖的瓦盆。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小。
团箕: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圆形器具,用来盛晒粮食等。
典押:典和当。
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咒语: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
天伦叙乐: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4、文学常识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 —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
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样。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1、重点词语
迷惘(wǎ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沉湎(miǎn):沉溺。
溺(nì)爱: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
惆怅(chóuchàng):伤感,失意。
抹煞: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怪癖(pì):古怪的癖好。
摭(zhí)拾:拾,捡。
涉(shè)猎:粗略地阅读。
翱(áo)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枝桠(yā):枝杈。
2、把握文意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文章四个部分,循循善诱地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积极进去,健康成长。
十八岁:这一部分,作者概写十八年的时光流逝,在孩子十八岁的生日到来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把爱和理解在文字里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夹杂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东东,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依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这些话是爱与理解的集中体现。
两代人的矛盾:这一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和冲突,主张父子之间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
读书的苦与乐:为孩子谈读书的苦与乐,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向孩子提出读书的建议。但这样的要求不是一种强制和命令而是一种同情基础上的劝说。作者说,你们处在一个“憎厌的读书环境”里,“我”当年读书的“闲趣”是当前为考试、升学、烦恼紧张的你们所难以想像的。这都是作者对孩子充分理解和尊重的体现。
青春:这一部分,作者规劝自己的孩子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让自己的青春之梦充满阳光。作者在这里仍然以尊重的口吻和商量的语气与孩子展开对话,以自己青春时的梦想与人到中年时的感触劝诫孩子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并在文章的最后最后一次表达自己面对孩子成长时的快乐,勉励孩子惜时如金。
劝学(《苟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高中必修一的语文课本中需要背的文言文是哪,高一语文必修一至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部编语文课本必修上册有《沁园春.长沙》《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劝学》《师说》第一段《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12篇要求背诵、高中必修一的语文课本中需要背的文言文是哪,高一语文必修一至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9qk.net/post/3010.html发布于:2025-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