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一数学必修一电子课本人教版

2、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pdfVIP

3、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电子课本人教版是一本涵盖了数学基础知识的权威教材。本教材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数列和数列的应用、函数及其应用、三角函数及其应用和解析几何。下面将分别为各个部分进行简要介绍。   一、数列和数列的应用   1.数列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本章重点介绍数字的有序排列,也就是数列的定义和表示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对数列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掌握如何快速准确地表示数列的方法。   2.数列的通项公式   学习数列通项公式是数列和数列应用中最关键的一环。本章详细介绍了如何推导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联系每个数字在数学公式中的位置,最终实现对一般项数列的表示。   3.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数列和数列应用中最常见的两类。因此,本章主要介绍这两种数列的性质和定理。此外,还会介绍数列的求和公式,以及如何根据已知求和公式来求取数列的未知项。   二、函数及其应用   1.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函数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学习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本质,从而应对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   2.常见函数及其图像   本章介绍了数学中最常见的一些函数,比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通过对这些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深入分析与掌握,可以更加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3.函数的运算   函数的运算是函数及其应用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本章详细介绍了函数的加减、乘除、复合等运算,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加灵活处理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三角函数及其应用   1.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三角函数曾经是高中数学中最难的一部分。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轻松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加深对三角函数原理的理解。   2.三角函数的性质   本章主要介绍三角函数的性质,包括周期性、奇偶性等等。这些性质是解决三角函数问题的关键,深入理解这些性质有助于学生们更加轻松地应对后续的挑战。   3.三角函数的应用   最后一章主要是介绍三角函数的应用,包括在数学、物理、工程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应用实例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   总之,高一数学必修一电子课本人教版为数学初学者提供了全面且权威的数学知识,不仅是学生们提升数学水平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对人们普及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非常有意义的一本教材。  在小学和初 中.我们 已经接触过 •些集合 ,例如, 自然   数 的集合,有理数 的桀合.不等式 一7 < 3 的解 的集合,到   一个定点的矩离等于定长 的点的集合 (即圆),到一条线段   的两个端 点距离相等 的点的集合 (即这条线段 的垂直平分   线 )……   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如果这14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相关的文章。   考点一、映射的概念   1.了解对应大千世界的对应共分四类,分别是: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2.映射:设A和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存在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映射是特殊的对应,简称“对一”的对应。包括:一对一多对一   考点二、函数的概念   1.函数:设A和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这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的依据。   3.区间的概念:设a,bR,且a   ①(a,b)={xa   ⑤(a,+∞)={_>a}⑥[a,+∞)={_≥a}⑦(-∞,b)={_   考点三、函数的表示方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2.分段函数: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注意两点: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误认为是几个函数。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考点四、求定义域的几种情况   ①若f(x)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②若f(x)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   ③若f(x)是二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   ④若f(x)是对数函数,真数应大于零。   ⑤.因为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所以底数和指数不能同时为零。   ⑥若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⑦若f(x)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函数,则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   高一数学复习方法   读好课本,学会研究   同学们应从高一开始,增强自己从课本入手进行研究的意识。同学们可以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做习题,认真地重证、重解,并适当加些批注。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做好解题后的反思,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另外,同学们要尽可能独立解题,因为求解过程,也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更是一个研究过程。   记好笔记,注重课堂   “要学好数学,培养好的听课习惯也很重要。”同学们在听课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要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有目的性地记好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   做好作业,讲究规范   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同学们在做作业时,不但要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业应独立完成,这样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拖沓的做作业习惯容易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   写好总结,把握规律   “不会总结的同学,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要学好数学,同学们就应该经常做好总结,把握规律。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可以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应坚持“两先两后一小结”(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写好每个单元的总结)的学习习惯。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高一数学复习方法推荐   读好课本,学会研究   同学们应从高一开始,增强自己从课本入手进行研究的意识。同学们可以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做习题,认真地重证、重解,并适当加些批注。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做好解题后的反思,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另外,同学们要尽可能独立解题,因为求解过程,也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更是一个研究过程。   记好笔记,注重课堂   “要学好数学,培养好的听课习惯也很重要。”同学们在听课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要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有目的性地记好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   做好作业,讲究规范   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同学们在做作业时,不但要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业应独立完成,这样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拖沓的做作业习惯容易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   写好总结,把握规律   “不会总结的同学,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要学好数学,同学们就应该经常做好总结,把握规律。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可以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应坚持“两先两后一小结”(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写好每个单元的总结)的学习习惯。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nthroot),其中>1,且∈_.   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式子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叫做根指数(radicalexponent),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的次方根与负的次方根可以合并成±(>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注意: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函数的应用】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的零点: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m),则S=(a-b).   ⑹等差数列{a}中,是n的一次函数,且点(n,)均在直线y=x+(a-)上.   ⑺记等差数列{a}的前n项和为S.①若a>0,公差d0.   ⑺两个等比数列各对应项的积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且公比等于这两个数列的公比的积.   ⑻当q>1且a>0或00且01时,等比数列为递减数列;当q=1时,等比数列为常数列;当q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B,B?C,那么A?C   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nthroot),其中>1,且∈_.   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式子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叫做根指数(radicalexponent),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的次方根与负的次方根可以合并成±(>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注意: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函数的应用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的零点: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 ,则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 k∈D(D为f(x)的值域);   6.a≥f(x) 恒成立 a≥[f(x)]max,; a≤f(x) 恒成立 a≤[f(x)]min;   7.(1) (a>0,a≠1,b>0,n∈R+);   (2) l og a N= ( a>0,a≠1,b>0,b≠1);   (3) l og a 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 a log a N= N ( a>0,a≠1,N>0 );   8. 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   (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9. 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5) 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   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 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13. 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重点难点讲解:   1.回归分析:   就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形式进行测定,确定一个相关的数学表达式,以便进行估计预测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的数学表达式称为回归方程,它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   2.线性回归方程   设x与y是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且相应于n组观测值的n个点(xi,yi)(i=1,......,n)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的附近,则回归直线的方程为。   其中。   3.线性相关性检验   线性相关性检验是一种假设检验,它给出了一个具体检验y与x之间线性相关与否的办法。   ①在课本附表3中查出与显著性水平0.05与自由度n-2(n为观测值组数)相应的相关系数临界值r0.05。   ②由公式,计算r的值。   ③检验所得结果   如果|r|≤r0.05,可以认为y与x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不显著,接受统计假设。   如果|r|>r0.05,可以认为y与x之间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假设是不成立的,即y与x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从某班5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0名,测得其数学考试成绩与物理考试成绩资料如表:序号12345678910数学成绩54666876788285879094,物理成绩61806286847685828896试建立该10名学生的物理成绩对数学成绩的线性回归模型。   解:设数学成绩为x,物理成绩为,则可设所求线性回归模型为,   计算,代入公式得∴所求线性回归模型为=0.74x+22.28。   说明:将自变量x的值分别代入上述回归模型中,即可得到相应的因变量的估计值,由回归模型知:数学成绩每增加1分,物理成绩平均增加0.74分。大家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自己班的数学、化学成绩进行分析。   例2.假设关于某设备的使用年限x和所支出的维修费用y(万元),有如下的统计资料:x23456y2.23.85.56.57.0   若由资料可知y对x成线性相关关系。试求:   (1)线性回归方程;(2)估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时,维修费用是多少?   分析:本题为了降低难度,告诉了y与x间成线性相关关系,目的是训练公式的使用。   解:(1)列表如下:i12345xi23456yi2.23.85.56.57.0xiyi4.411.422.032.542.049162536于是b=,。∴线性回归方程为:=bx+a=1.23x+0.08。   (2)当x=10时,=1.23×10+0.08=12.38(万元)即估计使用10年时维修费用是12.38万元。   说明:本题若没有告诉我们y与x间是线性相关的,应首先进行相关性检验。如果本身两个变量不具备线性相关关系,或者说它们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时,即使求出回归方程也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其估计与预测也是不可信的。   例3.某省七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及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如下表所示:已知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商品的零售总额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请建立回归模型。年份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亿元)1985396.26205.821986442.04227.951987517.77268.661988625.10337.521989700.83366.001990792.54375.111991858.47413.18合计4333.012194.24   解:设国民生产总值为x,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y,设线性回归模型为。   依上表计算有关数据后代入的表达式得:∴所求线性回归模型为y=0.445957x+37.4148,表明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平均增加4459.57万元。   例4.已知某地每单位面积菜地年平均使用氮肥量xkg与每单位面积蔬菜每年平均产量yt之间的关系有如下数据:年份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x(kg)7074807885929095y(t)5.16.06.87.89.010.210.012.0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71999x(kg)92108115123130138145y(t)11.511.011.812.212.512.813.0(1)求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并检验是否线性相关;   (2)若线性相关,求蔬菜产量y与使用氮肥量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并估计每单位面积施肥150kg时,每单位面积蔬菜的年平均产量。   分析:(1)使用样本相关系数计算公式来完成;(2)查表得出显著水平0.05与自由度15-2相应的相关系数临界值r0.05比较,若r>r0.05,则线性相关,否则不线性相关。   解:(1)列出下表,并用科学计算器进行有关计算:i123456789101112131415xi707480788592909592108115123130138145yi5.16.06.87.89.010.210.012.011.511.011.812.212.512.813.0xiyi357444544608.4765938.490011401058118813571500.616251766.41885,.故蔬菜产量与施用氮肥量的相关系数:r=由于n=15,故自由度15-2=13。由相关系数检验的临界值表查出与显著水平0.05及自由度13相关系数临界值r0.05=0.514,则r>r0.05,从而说明蔬菜产量与氮肥量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   (2)设所求的回归直线方程为=bx+a,则∴回归直线方程为=0.0931x+0.7102。   当x=150时,y的估值=0.0931×150+0.7102=14.675(t)。   说明:求解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及它们的回归直线方程的计算量较大,需要细心谨慎计算,如果会使用含统计的科学计算器,能简单得到,这些量,也就无需有制表这一步,直接算出结果就行了。另外,利用计算机中有关应用程序也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 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   ★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一数学必修2知识点   ★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超)   ★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   ★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9qk.net/post/2883.html发布于:202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