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项目计划及工作组信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项目计划及工作组信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项目计划及工作组信息

2、GB/T 19862《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实施分析研究

3、与国家标准同步制定外文版

  国家标准计划《搪玻璃设备技术条件》由   (全国搪玻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   主要起草单位   淄博太极工业搪瓷有限公司   、苏州市协力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扬阳化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北京华腾大搪设备有限公司   、江阴硅普搪瓷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淄博华星化工设备厂   、临沂宏业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搪玻璃设备是无机玻璃质釉料和金属基体在860℃~950℃的高温下,经过多次(正常为5~9次)烧结而成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复合体(通俗的说,就是在金属容器的内表面搪烧一层致密的玻璃质层)。   搪玻璃设备以其优良的耐腐蚀、耐温、表面光洁、不污染物料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冶金、石化、染料、农药、轻工、食品、建材等行业的强腐蚀、强溶剂和具有腐蚀性的易燃、易爆、重毒、剧毒介质的单元反应、贮存和换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用途广泛的化工防腐设备,其使用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身、财产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搪玻璃设备金属基体的设计、材料选用、制造、检验验收主要依据TSG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固容规》)和GB150《压力容器》的规定执行。   2011年,GB150标准修订,标准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16年,《固容规》修订,新颁布的TSG 21《固容规》对金属基体的设计、材料、制造、检验验收等提出了更加全面、具体、科学、先进的技术要求,按照TSG 21-2016《固容规》要求制造搪玻璃压力容器的金属基体,可完全保证其承压安全性。   2017年,强制性国标清理整顿结果公布,GB150由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   GB150 是本标准的主要配套支撑标准,现行标准中大量引用的原GB150-1998标准中的技术要求也由强制性转化为推荐性,使本标准失去了强制的理由和技术依据。   由于GB150和《固容规》的先后修订,使现行GB 25025标准与现行TSG 21《固容规》和GB/T 150-2011的技术要求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和冲突,给特种设备监检机构和搪玻璃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也给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制造成本,另外,现行标准的技术水平和要求已严重不符合目前我国搪玻璃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要求,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尽快修订。   根据国家标准委《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2021年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的通知》(国标委发〔2021〕25号)对该标准进行复审。   最终复审结论为:修订并转化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修订该标准的目的,主要解决五个问题,一是解决GB 25025与TSG 21《固容规》和GB/T 150-2011技术要求矛盾、不一致、不协调的问题;二是解决现行标准与目前行业技术发展、市场需求不一致的问题;三是调整标准结构,大幅简化制造过程要求,释放企业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四是提高钢板、搪玻璃釉等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大量淘汰低质原材料,完善、强化、提高设备成品的质量要求,以进一步提高搪玻璃设备质量,延长搪玻璃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化工生产安全、环保。   五是增加返修复搪的搪玻璃设备的技术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报废设备金属基体的重复利用率、降低能耗、提高钢材的使用寿命、减小环境污染。   具体修订内容如下:   1、大量缩减、删除本标准中有关制造环节的技术要求。   现行标准中,对搪玻璃设备制造环节的技术要求过于具体、详细,严重影响了制造企业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本次修订,将大量删除制造环节的技术要求;同时,提高对搪玻璃设备制造工装设备、设施的技术要求,以此淘汰制造工装设备设施落后的生产企业。   2、提高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大量淘汰影响搪玻璃设备质量的低质原材料,整体提升搪玻璃设备的质量水平。   3、进一步完善、提高搪玻璃产品质量指标,提高质量要求。   近几年,随着我国搪玻璃设备制造规格、品种、产量的扩大,出现了一些新的质量缺陷,由于现行标准中没有这些缺陷的定义和其对质量影响程度的规定,对定性这些缺陷带来困难,也给供需双方造成不少质量纠纷,本次修订,将增加这些新缺陷的定义和其对设备质量影响程度的说明。   同时,根据我国搪玻璃设备目前的质量水平,对现有的质量指标进行提升,从而促进我国搪玻璃设备质量的整体提高。   4、增加返修搪玻璃设备的安全评估及复搪质量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报废设备金属基体的重复利用率。   5、该标准是TSG 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配套支撑标准,本次修订,将进一步完善与2016年颁布的TSG 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协调一致性。   6、删除本标准中与GB/T 150《压力容器》内容重复的技术要求,通过文件引用的方式保证本标准内容的完整性和与GB/T 150标准修订的同步性。   7、强化一些结构特殊的搪玻璃设备的质量要求,提高安全性。   8、解决标龄老化问题和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修订。   本标准适用于设计温度高于-20℃至200℃的搪玻璃设备及其部件、配件、塔节、管道及管件。   本标准规定的搪玻璃设备不适用于含F+离子浓度大于等于5ppm的介质和温度大于等于180℃、浓度大于等于60%的磷酸介质、以及对搪玻璃层可造成严重腐蚀的高浓度强碱性溶液。   本标准规定了搪玻璃设备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及代号、设计、材料、金属基体的制造、检验和验收、搪玻璃过程技术要求、搪玻璃件成品质量及技术指标、出厂检验、搪玻璃设备的组装、铭牌、包装、运输等基本要求。  3.1 标准实施概况   国家标准GB/T 19862-2005《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于2006年正式实施,是国内指导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研制、生产、检测的唯一国家级标准。标准用户包括各电网公司的检测机构、设备生产商等。在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生产、装备入网检测、到货抽检、招标采购、现场校验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标委会对国网中国电科院、国网山西电科院、国网江苏电科院、河南电科院、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南方电网云南电力科学研究院以及一些设备生产厂商进行了调研,该标准为各级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展电能质量分析仪以及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终端进行性能测试提供了详细的技术依据,也是设备制造商的重要技术指导文件。自标准发布实施以来,标委会所调查的各电科院检测中心(注:有些电力科学研究院没有检测中心,但单位经过了CNAS 认证,具有检测资格)检测的电能质量检测设备累计大约在200~500台套不等(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山西电科院和江苏电科院各检测设备数不到300台;河南电科院检测设备共有约500台;云南电科院检测设备大约有400多台)。有些检测单位在申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证时,将该标准纳入标准方法,申请电能质量分析仪精度检测项目,且已获得授权。一般电科院应用该标准主要开展两类检测,例如,山西电科院主要的两类检测是:第一类检测是型式试验,检测内容包括在线式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外观、基本功能、测试准确度和绝缘电阻等,主要应用该标准的5.1基本功能要求、5.2准确度要求、5.5.1外观、6试验方法等章节;第二类检测是精度检测,检测内容包括便携式和在线式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电压偏差、频率偏差、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三相电流不平衡度、闪变、谐波和电压波动等测试指标,主要应用该标准的5.2准确度要求和6.3准确度测试方法章节。而云南电科院参照此标准制定了云南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入网检测标准,主要是针对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精度检测,对应标准中的5.1、5.2、5.6、6.3部分。精度检测内容包括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压偏差、频率偏差、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三相电流不平衡度、电压短时闪变、电压长时闪变、2-50次谐波电压、2-50次谐波电流、谐波功率等,比标准中表1所列的基本功能略多一些。电压波动和电压暂降未在检测范围内。   3.2 标准的局限性及使用中的情况反馈   标准在使用中接到有关使用者的电话,如2007年5月接到许继实验站电话,反映该标准规定的电流回路波峰系数不小于3在实验室无法合成。经过分析作者提供合成该波峰系数的一个信号函数如下,并在实验室完成了试验。   随着电网电能质量专业和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快速发展,该标准在应用方面也越来越显滞后。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该标准不适用于数字式电能质量监测设备   近年来出现的数字化变电站的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常是采用数字式的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针对这一情况新国标中应该规定如何检测数字式电能质量检测设备。   (2)随着电力电子仪器的发展,测试精度和准确度不断提高。根据标准GB/T17626.30-201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能质量测量方法》,将待测电能质量参数定义为三类(A类,S类和B类),每一类都包括测量方法和相应的性能要求,以对应不同的精度需要。GB/T 19862-2005标准中的相关性能要求与现行的GB/T 17626.30-2012相关要求不符。   (3)该标准缺少关于通信协议的要求   因为GB/T19862-2005中缺乏通信协议的要求, 不同厂家生产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在2011年之前一直是采用私有通信协议。在各省开始建设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之后,没有统一的通信协议导致不同厂家监测装置接入同一个系统出现很大的困难,是很多省级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2011年之后,国内研制出基于IEC61850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多个省级电网公司如浙江、辽宁等都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基于IEC61850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通信协议的企业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也在2011年颁布实施的Q/GDW650(在2014年修订为Q/GDW1650系列)中规定电能质量监测装置采用IEC61850通信协议。实际上,在通信协议的规定上,企业标准走在国家标准的前面。   对设备制造厂家来讲,如果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不能接入主站系统,将不利于监测装置的销售;如果要私有通信协议的监测装置接入主站系统,又将增加主站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由于国标中没有对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通信协议做出权威性的规定,设备制造厂家对于如何去选择通信协议缺少主见。   (4)对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试验方法的要求不够全面、细致   随着国内对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的研究水平的提升,以IEC61000-4-30作为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测量方法逐步成为共识。从设备制造厂家来看,电能质量监测装置采用IEC61000-4-30的测量方法是存在技术难度的,对于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如何进行测量方法的检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GB/T19862-2005中没有规定。   另外,IEC61000-4-30要求在准确度测试过程中要进行影响量测试,影响量测试也对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提出很高的技术要求,但是GB/T 19862-2005中没有规定。   (5)监测设备的电能质量指标不全面   该标准未统一监测设备在谐波、间谐波、电压波动、电压暂将和暂升等指标测量的详细计算方法,导致各厂家做设备研发时,测量各指标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随着国家标准GB/T 24337-2009《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间谐波》和GB/T 30137-2013《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评价方法》等的实施,这两个标准结合电能质量管理需要分别提出了间谐波、电压暂降、电压中断等电能质量指标要求,电网公司在实际工作中有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测和管理的需要,但因为GB/T19862-2005中不包含对这些指标的要求,导致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在做型式试验时无据可依、无法检测,因此这些指标一直只能作为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可选功能。另标准中没有对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电压暂降和电压暂升的记录精度和记录长度要求,实际应用中电压暂降和暂升事件的记录很重要,建议增加关于特征幅值和持续时间的精度要求,以及记录波形长度、记录格式的要求。   (6)正常使用条件并未对固定式监测设备和便携式监测设备分别制定运行条件,不符合实际情况   现在监测设备通常有固定式和便携式两种,两种设备运行环境差异较大,标准中未对两种装置分别进行规定,存在不合理性。  国家标准计划《1 kV及以下通用变频调速设备 第1部分:技术条件》由   (全国变频调速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   主要起草单位   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工商业等各个领域,常用来拖动风机、泵、纱机等设备。   相应地,控制电动机的变频调速设备也得到了普遍应用,其不但能根据工艺的需求试试调节电动机的速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比如造纸和纺织,而且还可以根据电动机负载的特性实现节能,比如风机和泵。   调速传动系统(PDS)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桥梁,由电动机加变频调速设备构成。   其中变频调速设备是驱动部分,是核心执行机构,处于主导,支配的位置。   变频调速设备是自动化生产线的枢纽,所有的自动化指令由变频调速设备发出。   有了变频调速设备,就可以按需分配。   根据负载类型,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力矩和速度。   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来优化生产工艺。   工艺可以自动化高效化。   GB/T 30844.1-2014发布于8年前,在这8年期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和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对于变频调速设备在安装、运行、运输等状态的技术条件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因此,GB/T 30844.1-2014中的相关数值需要进一步讨论,并重新确定。   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在我们国家“30碳达峰,60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我们行业也应积极落实相关的能效要求,共同助力我们国家的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   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发展、主电路的设计水平的提高。   促成电力电子技术(可控硅—IGBT、IGCT)、和数字控制技术(PID算法至模糊控制和智能控制等),处理器、FPGA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成熟)),等硬件水平(功率电路(主电路)的设计水平)的发展。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外部兼容性的考虑,例如,物联网接口、总线接口。   这些内容需要在标准中进行修订。   相关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已经更新,此项标准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更新。   并对参考文献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增加和调整。   1、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输入电压为交流 1 kV 等级及以下,额定输入频率为 50 Hz 或 60 Hz,输出电压不大于 1 kV,输出频率小于 600 Hz 的通用变频调速设备。   本文件规定了调速设备的分类、使用条件、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以及能效等相关的要求。   2、主要技术内容:   对调速设备,从性能和功能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包括,外观及机械性能、功能要求、安全要求、输出额定容量、轻载运行、运行频率范围内的输出能力、效率、输入端功率因数(基波的位移)、温升、噪音、频率分辨率、输出电压不平衡度、过载能力、保护功能、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防护等级。   3、与上一版国标相比,主要修订以下技术内容:   a)增加“连续运行试验”的规定(见7.18);   b)增加“起停方式试验”的规定(见7.19);   c)增加“高低压穿越试验”的规定(见7.20);   d)增加“输入电源波动试验”的规定(见7.21);   e)增加“输出电压、频率范围”的规定(见7.22);   f)增加“附加试验”的规定(见7.23);   g)增加试验报告中需注明实验时的开关频率(见8.2);   h)增加附录A变频器基本原理和附录B开关频率的对试验的影响;   i)更新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文件清单:GB/T 3797—2016 电气控制设备、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4798.2—2021 环境条件分类 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 第2部分:运输和装卸、GB/T 17626.2—201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201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1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1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2017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8039.4—2017 电磁兼容 环境 工厂低频传导骚扰的兼容水平;   j)增加参考文献。
项目计划及工作组信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项目计划及工作组信息项目计划及工作组信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9qk.net/post/2863.html发布于:2025-11-22